三河“禁用红黑蓝”事件始末:官方正式回应“警徽改色”
【资料来源于澎湃新闻、界面新闻、新黄河、华商报大风新闻、人民网、顶端新闻】
近日,廊坊三河市禁用红黑蓝三色做招牌底色一事引发热议。4月15日,廊坊市政府网站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责问责。
通报里的“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是谁?被免书记主政固安时疑推行过相关政策?
虽然此事有了官方定性和处理态度,但是大家对通报内容有疑惑,为什么不点名道姓指出通报里的“市委主要负责人”是谁?那样不搞遮遮掩掩反而更可以取信于民。
媒体澎湃新闻报道,具体来说通报里的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就是指三河市委书记。在通报中以“市委主要负责人”指代“市委书记”,倒也不是廊坊市的“原创”,而是部分官方通报的“惯例”。
比如,安徽滁州滁河水体污染事件当中,滁州市委通报的表述也是:“目前,全椒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已被免职,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之所以说这只是部分官方通报的“惯例”,是因为不少官方通报是不用“市委主要负责人”、“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指代市委书记,直接“指名道姓”的。
针对网友质疑,媒体顶端新闻记者致电廊坊市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和新闻发布科,询问情况通报中的“主要负责人”是谁、为何不写明具体姓名等问题。工作人员称,已向领导反馈上述问题,会尽快答复。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相关回复。
另据媒体界面新闻报道,此前担任三河市委书记的为付顺义。公开简历显示,付顺义为汉族,1975年10月生,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1998年9月参加工作,河北经贸大学货币银行专业毕业,本科学历。付顺义曾长期在秦皇岛市任职,2020年成为河北省固安县县长,后升任固安县委书记,2024年6月开始担任三河市委书记。
媒体报道截图
据媒体华商报大风新闻15日最新消息,记者从三河市多个信源获悉,被免职的系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三河市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付顺义到任不足一年,对工作很上心,但在广告牌匾改色的事上有些偏激,没想到他会因此被免职。
展开全文
据多名网友反映,河北固安县也曾有相似政策推行。《固安县城市管理导则》显示,户外广告牌匾设置要做到,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大风新闻对此采访了固安县城管部门,未获回应。
同日,媒体南都记者从三河当地权威信源获悉,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已被免职。15日下午,三河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是在整改,但尚不知具体如何执行。后续具体情况,建议咨询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河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回应南都记者,当时他不清楚“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这个通知,新闻曝光出来他才知道,“有纸质文件才叫政策,但是现在没有这个文件”。至于受波及的商铺损失如何赔偿,对方表示不了解情况,会向领导反映。“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上述人员同样建议咨询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媒体极目新闻称,三河市政府官网已删除付顺义简历。4月15日下午3时许,三河市政府官网尚能检索出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的个人简历及相关报道,至3月15日下午4时许,均已无法检索到,保存的付顺义的个人简历链接,再次点开已显示“404”。
继三河市商户招牌“变色”后,三河市公安局“警徽改色”再引发质疑 官方回应
据公开信息报道,三河市不仅蜜雪冰城等招牌改色,有网友称连“警徽都改色”。据媒体顶端新闻报道,记者注意到,“平安三河”微信公众号2025年3月19日发布的《三河市公安局(西院)举行新址揭牌仪式》一篇推文配图中,图说为“三河市公安局(西院)”的公安局围墙、图说为“全体人员合影留念”的大楼门头等两处悬挂的警徽显示,两处警徽颜色均为浅金色。
图片来自于顶端新闻报道
图片来自于顶端新闻报道
而根据2000年实施的《人民警察警徽使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48号)第二条,警徽图案由国徽、盾牌、长城、松枝和飘带构成。国徽衬地和垂绶为正红色,盾牌衬地为深蓝色,长城、松枝和飘带为金黄色。
根据2025年3月1日实施的《人民警察警徽国家标准》(GB 44506-2024)第4.2.1条,警徽中的国徽衬地和垂绶颜色应为正红色,盾牌衬地颜色应为警徽蓝,其余颜色应为金色。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洋律师说,《人民警察警徽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不得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颜色的警徽。”三河市公安局新址的警徽被曝光改为“浅金色单色”,与原规定的三色(正红、深蓝、金黄)明显不符,且肉眼可见颜色与标准差异较大,甚至可能影响警徽的辨识度。因此,三河市公安局的行为涉嫌违反警徽颜色使用的强制性规定。
4月14日,顶端新闻记者致电三河市公安局政工科外宣办公室,对方称为确认记者身份,需带证件到现场采访。记者提出,可以通过传真发送采访函或微信发送记者证照片,对方仍要求赴现场。记者质疑该局人为设置采访障碍,对方未予回应。
同日,三河市委政法委办公室一工作人员回复顶端新闻记者称,经反映沟通,此事需询问三河市委宣传部。记者多次联系三河市委宣传部办公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4月14日下午,一位路过三河市公安局(西院)的市民拍摄的照片显示,该局大楼、围墙两处警徽已经更换。
某地公安局政工部门一位人士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单色警徽不符合规定,其没有见过改变警徽颜色的内部规定,该局警徽均是按照公安部统一的制式要求制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位法学专家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实践当中,警徽的使用情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警帽的帽徽,通体都是银色的。除此之外,都是按照规定的彩色,公安局悬挂单色警徽肯定是不严肃、不合适的。
如违反警徽颜色使用的强制性规定,将如何追责?杨洋律师说,《人民警察警徽使用管理规定》第八条还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记者注:我国已于2013年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应当严格遵守本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给予当事人纪律处分。”
4月15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三河市公安局咨询此事,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事自己不方便介绍,请咨询三河市委宣传部。记者联系三河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了解后向记者回复。同日记者来到三河市公安局(西院)看到,该院围墙外和办公楼上挂的警徽已恢复正常,共有正红、深蓝、金黄三种颜色。
4月16日,三河市相关部门向媒体极目新闻回应了“警徽改色”事件。经了解,2023年10月三河市公安局西院建成时,安装的警徽主要是为适配墙体颜色,达到协调的视觉效果。2025年3月《中国人民警察警徽国家标准》实施后,三河市公安局立即向厂家定制符合国家标准的警徽,到货后已安装更换完毕。
事件来龙去脉:从“红色让人亢奋、蓝色太俗”到沉默以对舆情 官媒下场批判
近日,网友称河北省廊坊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红底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颜色。据媒体公开报道,在廊坊市及其下辖三河市,多家蜜雪冰城都将原来标志性的红色招牌,更换成了绿色招牌。据报道,不仅蜜雪冰城之类的商家,连当地部分城市雕塑、公共设施和医院标语的颜色也有调整。
三河市一广告设计从业者李达(化名)确认了这一消息,他回忆说,2024年7月至今,三河市区“公共卫生间”、“人民公园”及“三河市融媒体中心”等门头陆续由原来的红色改为绿色,三河市中医医院“门诊”“急诊”等标识牌也由原先的红色变为白色。
2025年4月10日,三河燕郊一位已更换招牌颜色的商户称,“3月份城管多次上门要求必须更换颜色,现场盯着我们从红色改成绿色,改色漆是商户自己买的。”对此,新派新闻记者致电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对当时要求更换牌匾颜色的原因未作出解释。并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
事件发酵后,4月11日,廊坊纪检委相关工作人员称“已前往三河展开调查”。
4月14日,媒体大河报《看见》记者从廊坊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早在4月8日,廊坊市营商办就针对招牌禁用“红蓝黑”一事,对三河市政府发出工作提示函,要求三河市对禁用三色招牌一事进行纠正。其工作人员表示,“从营商环境角度来说,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就给三河市政府提示。因为从我们角度说,对营商环境这块工作是有影响”。该人员称,目前廊坊市纪委已经入驻三河市,正在对相关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查。
同日,有商户向华商报大风新闻提供了一段2024年10月底,据称是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在某市场,关于“广告牌改底色”的现场谈话。商户陈蕊(化名)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她说,2024年10月前后,燕郊区域多家农贸市场便陆续收到了整改通知,“起初,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市场,让大家把红色的广告牌匾更换掉,大家都不听。后来,市场监管部门便介入了,要求商户们换广告牌,大家不敢不听。”
根据该商户提供的一段视频显示,一戴眼镜、身着西装的男子说,“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不允许有红色底色的牌匾,红色代表火,比较火热,人到里面比较亢奋,所以咱们去红去蓝。”该男子说,“你把广告牌弄红了,大伙进里面就有一种烦躁的感觉。”“所以去红去蓝,蓝色太俗,所以你要暗色调。咱们在今后设置牌匾时,一定要改正。”男子强调道。
4月14日下午,中国广告协会微信公众号就此事评论称,城市管理涉及面广,矛盾多,难度大,但这不应成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理由,如果连店招颜色、字体、样式都要统一管起来,则明显管理越位了。
众做周知,事件的发展除了舆论的发酵,央媒的发声也是举足轻重。
人民网是第一家现场采访的媒体,4月8日至10日,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走访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条街道的商户表示接到“整改”通知,有的招牌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拆除。招牌为什么要拆?是否经过合法合规的流程?谁来承担商户被迫更换招牌的损失?到目前为止当地相关部门依然沉默以对。出现了问题、发生了舆情,躲闪不是办法,不能奉行“拖字诀”。把问题讲清楚,真心实意面对公众,才是正确姿态。
4月14日,央视网发表文章《三河“招牌改色”背后:店铺招牌到底谁说了算?》,指出行政机关要求商铺换牌依据何在?
4月14晚,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直接指出从报道看当地似乎有所调整,一些商铺招牌已经重新更换。知错就改、听取民意是好事,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回应:招牌为什么要拆?是否经过合法合规的流程?谁来承担商户被迫更换招牌的损失?到目前为止当地相关部门依然沉默以对。出现了问题、发生了舆情,躲闪不是办法,不能奉行“拖字诀”。把问题讲清楚,真心实意面对公众,才是正确姿态。
同日晚上,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权力岂能如此任性》,文章指出城市治理如同儿戏,将权力任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件事上,公众反感的正是相关部门的这种对权力的滥用。
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三河招牌禁用红蓝黑”事件,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评论